Foodily.com:从美味关系谈起
的确是让人觉得沉重的这两天,试着给大家找些轻松愉快又好玩的内容分享,这回的乐子关于人人都喜闻乐见的美食。谁不爱美食呢?不过如果你是家里负责每天做饭的那位朋友,想必对美食多少有点又爱又恨吧?每天想该吃点啥真的是一件让人绝望的事情啊!想不出那么多花样,想得到也不一定做得出来,难道去网站上搜吗?
一定有不少朋友第一个就会想到搜谷歌,搜百度,前几天一个朋友QQ上问我有什么分享菜谱美食的比较好的网站吗?我想了半天,真的比较少,前几天看到Foodily.com,有点小激动,它并不算是一个多新的网站,小编从国外的一个推荐工具上看到,发现有为数不少的用户饱含热情地推荐并分享了它,这让我有了点击的欲望。网站的界面很喜欢,简单清晰的导航,大幅的美食图片作为整站背景,每次刷新或者来到网站,背景图片呈现的都是不同口味的美食。小激动之外,还让我不禁感慨起来,必须跟大家分享分享。
Foodily.com——搜索菜谱,寻找/分享美味,用美食社交
Foodily是什么呢?你可以说它是一个实用的生活工具,只要输入你想吃的菜肴关键字,就可以在Foodily 上面能找到菜谱,当然,也可以上传自己的菜谱,也可以收藏自己喜欢的各种菜谱,成为你的私房菜肴清单,随时可以找到你需要的菜肴。从这个意义上讲,Foodily不仅仅是一款工具,系统地说,它就是一个菜谱搜索引擎。这也就是今年年中搜索引擎技术商Blekko选择和Foodily合作的原因,做的就是垂直搜索社区——食谱搜索服务。此外,Foodily运用的是可视化的搜索服务(美味佳肴的图片)来帮助用户找到他们所想要的。
正是因为这一合作,Foodily通过Blekko的TAG技术和Facebook的相互关联,使得Foodily成为一个用菜谱美食来社交的社区。及时与好友分享美食,菜谱,与各家美食达人结交好友。不久前,Foodily发布了一款Facebook app,这款全新的App使得用户可以不用离开 Facebook 就能接触到数以万计的美食博客和菜谱信息. 根据Foodily所自己介绍的,在Foodily有三分之二的用户会将菜谱分享到 Facebook 上面,从中发现用户具有与好友主动分享美食的需求,这样的潜在市场和流量促使他们把自己的网站打造成一个社交平台。当然这个app也可以用来邀请和添加好友,或者是跟随当天最新最热门的话题。
小编个人挺喜欢这样的社区,正如Foodily的CEO所说的:“食物是我们每天都会进行的社交活动之一,整个过程中我们都需要和各种各样不同的人打交道,从做到吃。”Foodily专注于美食,从美食的角度出发,强化用户的各种社交功能,从好友的偏好到他们分享某一菜谱的次数,每个用户都可以无缝地看到这些数据。
题外话:关于开放平台时代下“垂直社交”的窘境
介绍就这么多,开始说说题外话。请允许小编引用“垂直社交”这一概念来说明观点。
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Foodily从诞生,到功能的增加,APP功能的开发,完善,这一路都是基于用户的需求而一一打造的。真正基于用户需求的网站,这对于当前生活在信息爆炸时代中已水深火热多年的我们来说,听起来是多么地返璞归真,多么弥足珍贵啊。何出此言?
想想我们自己每天必刷的微博,每天成千上万的信息流在我们的眼前流动,更别所新版的新浪微博,整一个满足人类马斯洛需求各个层级各项需要的强大海量功能的海量应用社区啊那是!其实不仅仅是新浪微博,再想想我们的开心网,新版的Qzone,人人……惊人的类似啊!可是,如果这样的话,我为什么需要这么多类似的都这么牛的社区呢?因为好友不同?体验不同?还是看哪儿提供的功能更多,把其他地方PK下去就用哪个?
凭心而论,当我们急需某些信息的时候,都会怎么找?大概大部分朋友和我一样,用的还是搜索引擎。其实,我们需要的信息真的在微博,开心网上没有吗?其实是有的,一定有的,只不过,多少人会用搜索微博的方式来找自己需要的内容呢?别告诉我Google+就是做的垂直型社交,小编今天要探讨的关于垂直社交的话题并非等同于“如何合理划分好友圈子”这类问题的概念。希望不会引起混淆。
说到这里,我们会发现,各种社交为主的社区逐渐地成为我们每天主要用来社交的地方,可真正说到需求,功能的话,它们管多少用呢? 可是,这样的话为何每个社区都不断地开发新功能,各种应用呢?其实,本质原因只有一个:留住用户。
为何垂直型社交网站不被市场看好?
个人并没有想要为垂直社交网站说好话的意思。只不过,从市场和投资的角度来说,各种细分化的垂直应用,包括垂直搜索,垂直社交,垂直社区,几乎都不被市场看好,具体例子可以参考这篇报道腾讯科技。小编对于商业市场与投资这一块比较外行,只能从门外汉的角度说点什么。原因并不难想象:
用户量:互联网市场,用户为王,谁能留住最大量的用户,自然是强者。
商业运营发展的需要:做细分化的产品说白了就是做小众,把自己做小了,路自然也窄了。一个着眼于长期运营发展的商业产品乃至模式,绝对不能满足于“小”。
所谓的“趋势”在引导:之前所说的两点事实其实无可厚非,不过,在无形中给互联网数字产业市场带来了一种趋向性引导,创业者会出于投资与市场前景的原因,不会轻易地将产品定位于某一个细分垂直领域上。做细分也不外乎下面说的这种类型:
做细分目前较为理想的模式也许是这样的:细分功能的应用大多采用App的产品形式发布,然后以第三方应用的形式与大型主流社区结合,同时利用外部的搜索引擎作为核心的推广模式,这似乎是目前看来最可行,也的确是趋势引领下诞生出的好模式。但这是唯一的垂直社交发展之路吗?
小小小小结:
大到互联网产品,小到社交应用,归根到底都不是只有一种发展模式的,大有大的好,大也有大的烦恼和隐患,细分也没什么不好,各种垂直型社区说不定还更贴近用户的需求,带给我们满足,亲和以及贴心呢!
社交并非用户的全部需求,还原需求本身,从小处着手,说不定有更多精彩的发现。
字里行间,并不专业严谨,确实字字珠玑发自真心。若有不当之处,还望指出并多多包涵!欢迎大家就此话题各抒己见!